磷酸化微管相關蛋白(p-tau181)
抗體參數
| 名稱 | 磷酸化微管相關蛋白抗體(p-tau181 antibody) | |||
| 貨號 | H484c7 | R486c5 | ||
| 類別 | 兔單抗 | |||
| 反應物種 | 人 | |||
| 應用平臺 推薦配對 |
化學發光 | 免疫層析 | ||
| H484c7(捕獲)-R486c5(檢測) | ||||
| 純度 | Protein A/G純化,純度>95% | |||
| 緩沖液 | 1xPBS,pH 7.4 | |||
| 儲存 | -20℃或更低溫度,分裝保存,避免反復凍融 | |||
產品數據
ELISA平臺
抗體親和力測定
在ELISA平臺上利用p-tau181抗原分別檢測p-tau181兔單克隆抗體H484c7、R486c5,EC50分別為6.97ng/mL、0.91ng/mL。
圖1. A35R抗體(R383e5)ELISA檢測結果
圖2. A35R抗體(R387c6)ELISA檢測結果
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平臺
抗原檢測
將p-tau181合成抗原進行梯度稀釋(濃度范圍0~50000pg/mL),用p-tau181抗體H484c7、R486c5進行檢測。
圖3. p-tau181抗原檢測結果
| 序號 | 抗原濃度 (pg/mL) |
T/C值 |
| 1 | 0 | 0.002292977 |
| 2 | 50 | 0.006239696 |
| 3 | 100 | 0.008851572 |
| 4 | 200 | 0.015496176 |
| 5 | 400 | 0.02941394 |
| 6 | 2000 | 0.132607819 |
| 7 | 10000 | 0.560873943 |
| 8 | 50000 | 1.29634341 |
表1. p-tau181抗原檢測數據
試用申請
項目介紹
微管相關蛋白(Tau)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通過研究微管形成所需的因素發現的。Tau蛋白促進微管蛋白組裝成微管(神經元細胞骨架的主要組成部分,定義正常形態并為神經元提供結構支持)。Tau由17號染色體上的MAPT基因編碼,長度超過100kb,包含16個外顯子。外顯子1是啟動子的一部分,被轉錄但不翻譯。外顯子1、4、5、7、9、11、12和13是組成型外顯子。外顯子2、3和10交替剪接并在成人大腦中表現出來。外顯子2可以單獨出現,但外顯子3不會獨立于外顯子2出現。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外顯子2、3和10的選擇性剪接產生6種tau亞型,這些亞型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差異表達。
Tau與微管蛋白結合受其磷酸化狀態的調節,磷酸化是調控tau結構和功能的重要翻譯后修飾,主要發生在絲氨酸(Ser)和蘇氨酸(Thr)殘基和部分酪氨酸(Tyr)殘基上。正常成熟腦內tau蛋白磷酸化位點很少,平均只有2、3個,而AD患者腦中Tau蛋白磷酸化位點高達40個以上。成人腦組織中最長的Tau蛋白異構體形式(Tau441)共含有80個Ser和Thr殘基,這些殘基都是潛在的磷酸化修飾位點,其中Thr231、Ser262的磷酸化直接影響了tau蛋白與微管的結合。磷酸化狀態通常由激酶和磷酸酶對tau分子的協調作用進行調節。在病理條件下,例如AD的情況,tau蛋白的異常磷酸化不僅會降低其微管蛋白結合能力,導致微管解體,還會以神經原纖維纏結(NFT)的形式自我聚合和聚集。
參考文獻
[1] Kolarova M, García-Sierra F, Bartos A, etal. Structure and pathology of tau protein in Alzheimer disease[J]. Int J Alzheimers Dis, 2012, 2012: 731526.
[2] Naseri NN, Wang H, Guo J, Sharma M, Luo W. The complexity of tau in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sci Lett. 2019 Jul 13;705:183-194.
[3] 高珊,孔立紅. Tau蛋白的過度磷酸化機制及其在阿爾茲海默病中的作用[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6, 45(6): 711-714.
相關產品

蘇公網安備32011202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