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體金技術常用方法
膠體金技術是一種將抗原抗體免疫反應與膠體金標記示蹤技術結合用于抗原、抗體含量定性定量檢測的技術。由于其快速、簡便、成本低、穩定性好等優點,膠體金法檢測在臨床檢測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目前,膠體金檢測平臺常用的檢測方法有雙抗夾心法、競爭法、間接法等,不同檢測方法檢測原理及適合檢測的物質不同,下面分別對這些方法做一介紹。
雙抗夾心法
雙抗夾心法是膠體金檢測平臺最常用的檢測方法,主要用于檢測比較大的生物分子及顆粒性抗原。雙抗夾心法需要準備待測抗原的配對抗體,一個抗體用膠體金標記并固定在結合墊上,另一個抗體固定在NC膜的檢測線(T線)上。另外,還需要準備能與金標抗體(即膠體金標記抗體)特異結合的二抗并固定于NC膜的控制線(C線)上。
圖1:雙抗夾心法膠體金檢測原理
圖2:雙抗夾心法膠體金檢測結果當待測樣品液體滴加到試劑條上后,通過層析作用,液體依次會運動至結合墊、T線、C線,每個階段的反應如下表所示:
| 液體運動至結合墊 | 液體運動至T線 | 液體運動至C線 | 結果 | |
| 樣品中含有待測抗原 | 待測抗原與結合墊上的金標抗體結合 | 待測抗原(已經與金標抗體結合)被T線上的包被抗體捕獲,膠體金聚集并顯色 | 游離的金標抗體被二抗捕獲,膠體金聚集并顯色 | 兩條線 |
| 樣品中不含待測抗原 | / | 包被抗體捕獲不到目的抗原,T線不顯色 | 游離的金標抗體被二抗捕獲,膠體金聚集并顯色 | 一條線 |
因此,當試劑條上顯示兩條紅線時,表示樣品中待測物質呈陽性;當試劑條上只有一條紅色時,表示樣品中待測物質呈陰性。待測物質濃度越高,T線顯色強度越強。
競爭法
小分子抗原很難制備得到配對抗體(分子量小,很難找到兩個結合位點供兩個抗體同時結合),因此小分子抗原無法用雙抗夾心法進行檢測。對于小分子抗原,通常利用競爭法進行檢測。
使用競爭法的膠體金檢測平臺,在試劑條的結合墊上固定的是金標抗體,NC膜上T線固定的是大分子偶聯的待測抗原(小分子抗原不能直接固定于NC膜上,因此需要通過化學方法把小分子偶聯到BSA等大分子物質上再固定與NC膜上),C線上固定的是能與金標抗體特異性結合的二抗。
圖3:競爭法膠體金檢測原理
圖4:競爭法膠體金檢測結果當待測樣品液體滴加到試劑條上后,通過層析作用,液體依次會流經結合墊、T線、C線,每個階段的反應如下表所示:
| 液體運動至結合墊 | 液體運動至T線 | 液體運動至C線 | 結果 | |
| 樣品中含有待測抗原 | 待測抗原與結合墊上的金標抗體結合 | 由于金標抗體已經與待測抗原結合,故無法被T線上的抗原捕獲,膠體金不會發生聚集,T線不會顯色 | 游離的金標抗體被二抗捕獲,膠體金聚集并顯色 | 一條線 |
| 樣品中不含待測抗原 | 結合墊上的金標抗體沒有抗原結合,結合位點未被占據 | 金標抗體被T線上的抗原捕獲,膠體金聚集并顯色 | 游離的金標抗體被二抗捕獲,膠體金聚集并顯色 | 兩條線 |
因此,如果試劑條上有兩條線,則說明樣品中待測物質呈陰性;如果試劑條上有一條線,則說明樣品中待測物質呈陽性。樣品中待測物質濃度越高,T線顯色強度越弱。
間接法
間接法主要用于檢測抗體。如果膠體金檢測平臺使用的是間接法,則試劑條的結合墊上固定的是帶有膠體金標記的Protein A(Protein A能夠與抗體非特異性結合),NC膜上的T線固定的是能與待測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原,NC膜上的C線固定的是抗Protein A抗體。
圖5:間接法膠體金檢測原理
圖6:間接法膠體金檢測結果當待測樣品液體滴加到試劑條上后,通過層析作用,液體依次會流經結合墊、T線、C線,每個階段的反應如下表所示:
| 液體運動至結合墊 | 液體運動至T線 | 液體運動至C線 | 結果 | |
| 樣品中含有待測抗體 | 待測抗體與結合墊上的Protein A結合 | 待測抗體被T線上的抗原捕獲,膠體金聚集并顯色 | Protein A被Protein A抗體捕獲,膠體金聚集并顯色 | 兩條線 |
| 樣品中不含待測抗體 | / | T線上抗原捕獲不到物質,T線不顯色 | 金標抗體被二抗捕獲,膠體金聚集并顯色 | 一條線 |
因此,如果試劑條上有兩條線,說明樣品中待測物質呈陽性;如果試劑條上有一條線,說明樣品中待測物質呈陰性。樣品中待測物濃度越高,T線顯色強度越強。
相關產品

蘇公網安備32011202001302